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攻克虎头要塞

第3章 白骨成堆

上回说到,虎头战役结束后,苏联红军为纪念虎头战役阵亡将士修建了一座解放纪念碑。纪念碑由苏联红军设计,当地居民出工在虎东山顶修建。碑座正面刻有俄语碑文,译文:光荣归于苏联斯大林**率远东第一方面军,摧毁防区,驱逐日寇,解放虎头纪念,一九四五年八月。

也就是说,1945年8月9日,苏联对日宣战。在历时17天的“虎头战役”中,苏联红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。为解放虎头,493名苏联将士长眠于此。

或许,有铁血网友会问,当时日本都宣布投降了,虎头要塞的日军为何还在继续战斗?

那是因为守卫要塞的日军,既是关东军的精锐,也都是一些顽固分子,他们不相信日本会投降,砸毁了收音机,拒绝投降,连苏军派去劝降的联络人员都被守卫要塞的日军用刀给劈死了。苏军在劝降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发起全面进攻,将要塞守军予以全歼。

讲到这里,既然虎头战役是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,那么海唐叔就不能不多费点笔墨,依照历史资料,把虎头要塞修建的前后背景和地理位置交代一番。

虎头要塞,具**置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之中,是日本**侵华期间留下的极其重要的罪证之一,占地面积为360平方千米。

日本关东军修建虎头要塞的主要目的在于,以此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。因为虎头的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,它位于伯力和**的中心点,扼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,同时它又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。可见,当年关东军修建虎头要塞,是经过精心测量、设计和实施的。

整个虎头要塞西起火石山,东至乌苏里江,与俄罗斯的伊曼隔岸相望,南起边连子山,北至虎北山。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,纵深30公里。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,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,由猛虎山、虎北山、虎东山、虎西山、虎啸山五个阵地组成。其中,猛虎山是主要阵地,虎东山、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,成钳形以南北两线呈护卫阵势,虎西山、虎啸山两个阵地位于猛虎山主阵地西面,为猛虎山后方第二线阵地。

此外,主阵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、东猛虎山、西猛虎山三个丘陵组成,周围是沼泽地带,形成难以通行的天然屏障。中猛虎山是日军虎头国境守备司令部的所在地,标高111。8米,距东、西猛虎山两制高点直线距离分别为350米和300米,距乌苏里江约2000米。地下工事则以中猛虎山为中心,由隧道与东、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连。地下工事包括指挥所、通讯室、士兵休息室、伙房、浴池、粮库、弹药库、发电所等,并有竖井直通山顶观测所和通风口、排气孔、反击口等通道。

日本关东军为修建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工程,前后耗资数亿,征用劳力数十万人,共用时六年,于1934年开工,1939年完工。在修筑要塞期间,无数的中国劳工和战俘遭到残酷奴役和杀害,可以说,整个要塞是用中国劳工和战俘的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。

在“七·七”事变以前,修筑虎头要塞的中国劳工,主要来自伪满各地和中国关内山东等省,日伪当局通过抓捕“浮浪”,强征伪满报国队、诱招中国关内农民等手段,将大量中国劳工秘密送往虎头修筑要塞工事。“七·七”事变之后,大量中国战俘也被强制从事虎头要塞工事的修筑。

据幸存者回忆,每天清晨,数以万计的劳工就得在如铁的纪律下整齐列队,拿着铁锹、铲子等工具开始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。冬天最冷的时候,气温降至零下三十度。劳工们的皮肤被刺骨的寒风冻伤,许多人甚至没来得及完成最后的“施工任务”就被冻死。

残酷的劳役,非人的待遇,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强度的体力劳动,使得大批劳工死亡,冬季时被直接抛入草甸子,或弃尸于荒野山林,尸体都被野狼撕咬啃噬,其状惨不忍睹。据曾在虎头要塞服役的日军士兵加纳传三说,他入伍第一年,亲眼目睹中猛虎山背后有许多暴弃于山野的劳工尸骨。这些死难的劳工是在工事修成后,被日军集体屠杀。

那么,究竟有多少中国劳工被强制从事修筑虎头要塞,又有多少劳工被折磨至死或被枪杀?由于当时修筑虎头要塞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,而且日军为保护军事秘密,处死中国劳工也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,准确数字已难于统计。

但据日本方面透露出的资料显示:每年春天约2000名中国劳工和满洲报国队被送到要塞从事修筑军用道路和火炮阵地。依此计算,六年期间应至少强征了12000名中国劳工,而这仅仅是一处筑堡地区中一两个军事设施的统计人数,所有筑堡地区的军事堡垒有300多种各式各样的军事设施,如此计算,被强征的中国劳工高达数十万乃至百万人!这些劳工除少数侥幸逃跑外,绝大多数人的结局不是被折磨致死,便是被秘密处死。

据日军上等兵冈崎哲夫所著的《日苏虎头决战秘录》写道:“昭和18年(1943年)的某一天,由于要塞设施大体完成,俘虏劳工被集中在猛虎山西麓(猛虎谷)的洼地里,举行完工酒宴,用酒菜酬劳他们,……突然,重机枪喷出了火舌,刹那间,宴会场化为血腥的屠场,到处是刺鼻的血腥味和堆积如山的尸体。”他称,整个屠杀的场面几乎让所有人都产生了深深的恐惧。

中道圆一郎,曾在虎头国境守备队司令部担任通讯员,他的回忆如此描述:当时要进入堡垒地区,连日本军人都必须持有关东军司令部发放的通行证。而那些被送到筑堡地区的劳工,一旦到达就别想再离开。就是等军事工程结束了,关东军也会以各种方式将他们秘密杀害。

在日本士兵生还者的证词中,提到的劳工中有一支是由中国战俘组成的特殊工人。据曾在虎林司令部工作的铃木正已证实,大量来自华北和其他地区的战俘通过虎林,被送往完达山、虎头进行筑堡工作。他还证实,劳工被塞满了几十辆封闭的车厢。这些战俘完成工作后,几乎无一人能够返回。

饥饿、劳累、疾病、死亡等等,使得许多劳工无法忍受折磨和苦役而选择逃亡。但是逃亡的结局却是被机枪射杀。原虎头国境守备队步兵第三中队长岛田丰作回忆说:那些从山东运来的劳工,无法忍受繁重的体力劳动,一些人试图逃往对岸的苏联,他们尚未跑到河道**,就被机枪所射杀。

而直到今天,关于强迫中国劳工修筑虎头要塞的具体情况,日本仍然没有完全披露出来,劳工名单也被日军销毁得干干净净。唯一能证明那段历史的,便是这些历史遗址、被深埋在地下的尸骨以及那些零星的口述历史。

那么,在日军费尽心机修筑的虎头要塞里,究竟部署了多少兵力?咱们下回接着说……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